我来说一个冷门的王爷朱橚(su)。
朱橚是谁?他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谥号“定”,为周定王。
1361年朱橚出生,作为朱元璋的第五子,他早在洪武三年就就藩吴地,后因吴地繁华不宜就藩,在洪武十一年改就藩开封。
洪武二十二年冬,朱橚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获准返回封地。建文元年,建文帝实行削藩,燕王朱棣起兵,因为朱橚是朱棣同母弟,害怕他支持朱棣,特意提防他。朱橚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朝廷遣李景隆突袭开封逮捕朱橚,把他贬为庶人,徙云南蒙化。
这两次云南之行让朱橚充分了解了底层百姓的艰辛,后来朱棣上位后恢复他的身份后,他在以后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本著作《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顾名思义,是一本概括荒年可以救荒的可食用野生草木,但它的价值远不仅如此,它还是一本植物学、药材巨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可以让人比照直接找到本体。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同时又按可食部位在各部之下进一步分为叶可食、根可食、实可食等。

朱橚编著此书时相当严谨。首先遍访老农,学习辨认草木,派人收集各种植物,然后亲自栽培,仔细观察,甚至试吃,然后再记录。发现草木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并且给从某些药材的代替药草,对于一些有毒的植物也给出食用方法。比如,白屈菜是一种药用植物,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对有毒的白屈菜朱橚给从加入”净土”共煮的方法除去它的毒性,这与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发明的色层吸附分离法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但早了600多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也摘录许多《救荒本草》当中的植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更是全文收录。在此书影响下,明清两代先后有十部救荒著作问世,如王西楼《野菜谱》、周覆靖《茹草编》、鲍山《野菜博录》等,《救荒本草》的内容被大量摘引。此书还传到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在日本德川时代引起高度重视,研究文献达十几种,在英国也有学者研究此书中的植物并且分析成分,给了高度评价。
朱橚虽然是朱棣的同母胞弟,但他却和朱棣走着完全不同的路,朱橚一生沉迷植物和医学,他还著有其他书籍比如《普济方》《袖珍方》等。
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
不知道这是否值得我们记得他。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