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冷知识 > 正文

原标题:乌克兰冷知识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边是庞大的俄罗斯,南边是黑海。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是欧洲第二大国家。

乌克兰正好位于欧亚大草原的最西端,长时间以来是通往欧洲的门户,也被叫做欧洲之门。(什么是草原

点这里)

整个乌克兰是东欧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占了95%,平均海拔只有175米。

为数不多的山地集中在西部的喀尔巴阡山,海拔最高的地方2061米。

欧洲第四大河第聂伯河流经乌克兰河981公里,注入黑海。(什么是河流

点这里)

面包篮

整个乌克兰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占了70%,其中大部分土地是肥沃的黑土。

乌克兰黑土面积占了世界40%,名副其实的欧洲面包篮。(什么是黑土

点这里)

今天,乌克兰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农产品出口占了乌克兰出口一半。

今天中国市场上的葵花籽油大部分都是从乌克兰进口,游客也能在乌克兰看到大片向日葵田。

和中国人一样,乌克兰人也喜欢吃饺子。

不过他们喜欢在饺子里包水果,蘸着奶油吃,这让我们中国人有点为难。

这么优秀的农业条件,乌克兰在公元前3万年前后就有人类居住。

但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乌克兰所在的黑海北岸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边缘地带,乌克兰的字面意思也是边界。

基辅罗斯

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两岸的森林草原上,出现很多以农牧业为生的古斯拉夫人部落。

斯拉夫人一个个长得人高马大,皮肤微微发红,信仰着河流、闪电这样的自然神灵。

公元9世纪,斯拉夫人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并建立了以今天乌克兰首都基辅为中心的基辅罗斯国家。

基辅成为基辅罗斯第一个中心城市,也被叫做俄罗斯城市之母。

基辅罗斯

在基辅罗斯不远处,是今天土耳其境内的拜占庭帝国。

基辅大公被拜占庭富丽堂皇的教堂彻底征服了,加入拜占庭流行的基督教分支——东正教。

1037年,基辅还模仿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今天,这座千年教堂已经成为基辅的象征。

此后,罗斯帝国也成为欧洲基督教大家庭的一员,还把妹妹、女儿们嫁给各个欧洲王室,被历史学家们叫做欧洲老丈人。

一位叫做安娜的公主嫁给了法国国王亨利一世,和基辅的富丽堂皇相比,当时的巴黎简陋粗鄙让公主每天都在吐槽。

今天,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都把基辅罗斯看做是本国历史文化的源头。

乌克兰也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东正教国家,复活节成为乌克兰最盛大的节日。

乌克兰

12~13世纪,基辅罗斯由盛至衰,出现了封建王公纷纷割据的局面,形成了若干个罗斯公国。

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各罗斯公国分别形成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个国家。

乌克兰占据以基辅为中心的第聂伯河中游地区。

到14~15世纪,乌克兰民族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乌克兰语由古斯拉夫语发展而来,和俄语很像,但两者很难沟通。

乌克兰族也成为今天乌克兰的主要民族,人口占了78%。

和大部分斯拉夫人一样,乌克兰族高大白皙,金发乌眼,非常符合现代审美。

今天还有不少乌克兰模特为中国电商工作。

战乱之地

虽然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但乌克兰一马平川的地势,自古就是一个易攻难守的战乱之地。

从1240年,基辅被彪悍的蒙古人攻陷开始,乌克兰地区在几个世纪都没有再恢复往日的辉煌。

欧亚大陆上各个帝国频繁在这里交战,边界不断变化。

乌克兰的土地被波兰、立陶宛、奥地利、俄罗斯、纳粹德国等各路豪强割占,在一段时间,东边归俄罗斯,西边归波兰。

乌克兰被不同强势民族统治过,很多时候,乌克兰人不得已加入不同阵营,被迫在属于乌克兰人的土地上向自己的同胞举起屠刀。

当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崛起的时候,还有大量乌克兰人成为土耳其人的奴隶。

波兰把乌克兰人叫卢森人,俄罗斯把乌克兰人叫小俄罗斯人,在分裂状态下,乌克兰人的民族认同、宗教信仰也发生变化。

今天乌克兰教会也杂糅的东西方基督教特色,一会儿和波兰天主教一伙儿,一会儿又站在俄罗斯东正教身边。

俄国佬

18世纪俄国正式成为欧洲豪强,在对外扩张中,乌克兰大部分国土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乌克兰虽然有过趁乱独立的经历,但很快被苏联大哥收入麾下,乌克兰语被禁止使用,俄语成为乌克兰人的语言。

1954年,在你情我浓的蜜月期,在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统一300周年时,苏联将从前在战争中夺取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物送给乌克兰,乌克兰的领土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今天,俄罗斯族成为乌克兰第二大民族,占了总人口17%,尤其在克里米亚地区,俄罗斯族占了70%以上。

因为本来就文化相似,语言又相通,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之间通婚非常普遍。

工农样板间

乌克兰不但农业条件优质,矿产资源也非常诱人。

铁矿、煤矿储量占了前苏联总量的30%,锰矿甚至占了前苏联的80%。

今天看来,这种出厂配置完全不输德国。

在前苏联时期,乌克兰成为苏联的农业主产区和工业基地,乌克兰生产的农产品不仅保证了自己的内部需求,而且还向其他加盟共和国出口。

在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投资乌克兰就占了五分之一,基辅成为苏联第三大城市。

乌克兰第聂伯河水电站成为共产主义样板工程。

到1989年,乌克兰生产的钢占全苏产量的34%,铁占40%,谷物占25%。

乌克兰的经济规模均居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两倍。

灭顶之灾

但苏联一些激进政策给乌克兰带来了灭顶之灾。

1929年,苏联开始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就是让大部分农民放弃自己的土地加入集体农庄。

乌克兰农民有点不同意,为此,7.5万个拥有土地的农民家庭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苏联还报复性地征收粮食,1932年,要求乌克兰上缴粮食数量占了整个苏联38%。

直接导致乌克兰400万人死于饥荒,死亡人数占了总人口十分之一。

很多学者甚至把这次饥荒认为是针对于乌克兰族的种族灭绝。

饥荒没多久,二战爆发,希特勒在乌克兰西部文尼察附近建了个指挥部,取名狼人。

乌克兰又成为东线战场,数百万无辜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犹太人的坟场,战争伤亡占了整个苏联的40%。

220万乌克兰人被押送到德国去当劳工,艰难活下来的人,在苏联杀回来之后被当做奸细处决。

切尔诺贝利

1986年,在苏联经济巨轮摇摇欲坠的时候,乌克兰到处都死气沉沉。

因为来自俄罗斯的运营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距离基辅100多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乌克兰有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辐射污染,比比利时一个国家的面积还大,300万人受辐射直接影响。

核电站所在的普里皮亚季至今都像一个鬼城被废弃。

当致命的辐射被突然改变的风向吹往基辅上空的时候,乌克兰的小朋友们还在一无所知中参加劳动节大游行。

这让乌克兰人又一次感受到,命运的绳索被别人握住的无力和窘迫。

1991年12月,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在3700多万选民中,83%的人参加投票,结果90%以上的人赞成乌克兰脱离苏联,成立独立的国家。

乌克兰公投一周之后,强大的苏联解体,宣告冷战落幕。

外交困境

独立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并维持着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还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库。

但在改革动荡中、乌克兰遭遇了经济衰退,1991-1997年工业产量下降了48%,GDP缩水60%。

不像俄罗斯还有石油天然气续命,乌克兰整个工业所需石油全部由俄罗斯供给,俄罗斯不高兴就把油价抬高,乌克兰人温饱都成问题。

地处西方政治和俄罗斯霸业的交汇点,乌克兰一边被俄罗斯牵制,一边成为西方制裁俄罗斯的砝码,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地缘中左右为难。

国家命脉被财阀寡头控制,那些看似雄心勃勃的政客们不但没有解决国家的外交困境,反而喊着反俄反美的口号为自己敛财谋利。

人均GDP欧洲垫底,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乌克兰政府腐败到连游客在机场办理落地签都需要行贿。

在对政府的一次次失望中,大量乌克兰人离开家乡。

到2001年,乌克兰人口下降了5%,平均每3个乌克兰人中就有1人在国外。

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和乌克兰闹分手,由此引发的乌俄冲突至今还在焦灼。

乌克兰也引发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分裂,东部地区已经有200万人逃离家园。

刹那芳华

来去间悲辛无尽,飘零处刹那芳华。

长时间在东西方冲突最前沿,帝国夹缝中生存,乌克兰人有一种强烈的,孤独萧索的边境气质。

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交汇,说着不同语言的乌克兰人创造了不朽的文明。

会说波兰语的乌克兰作家果戈里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人们都说俄罗斯文学都是从果戈里的《外套》里走出来的。

乌克兰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中国一代人。

乌克兰出生的程序员烈夫琴在美国开创了互联网支付公司PayPal,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验证码就是他发明的。

同样是来自乌克兰的库姆在美国创建了全球最大的聊天软件whatAPP。

普通乌克兰人外表高傲冷酷,但内心温柔火热,文化艺术素养都很高。

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最喜欢去乌克兰度假,乌克兰民间音乐几乎成为他灵感的来源。

虽然现在日子过得不宽裕,但家家户户还是会穿着最体面的礼服去剧院看芭蕾舞。

如歌的行板

音乐:

中国爱乐乐团 – 2017-2018乐季中国爱乐乐团音乐会(七)

无尽希望

见惯了两千年帝国起落,杀伐征战。

在这个弱肉强食,歌哭无常的世界中,乌克兰的困境不是这些平凡乌克兰人造成的,更不是他们想要的。

希望秉持不同信念的乌克兰人能够学会共存,用和平对话掌控国家命运的方向。

留给乌克兰小朋友的的不是荒芜的战场和仇恨的种子,而是友爱的同伴和无尽的希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