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近日,《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国有企业卷》新书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该书试图以现代企业理论的视角,探寻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路径。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 与终结丛书” 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最终成果,共5卷6册。除了本次发布的国有企业卷,还包括总论卷、外商企业卷(分西商、日商两册)、民营企业卷、产业证券卷,计划将于2024年陆续出版。

  丛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忠民表示,国有企业是近代中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近代中国国有企业历史的研究也已成为中国企业史和经济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推进企业组织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共同探讨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形成以产权制度与法人治理为核心的内容,其中国有企业的产权、治理与分配是企业制度理论中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一直进行,目前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本书拟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中国近代国有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或许能为当今中国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提供些许历史借鉴。

  从历史上看,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及时代背景。本书作者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琳介认为,近代中国国有企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创办的官办工矿企业,扩张、膨胀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的重化工业企业。本书把近代国有企业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制度演化的研究,围绕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层面的国有企业展开。从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来看,都呈现出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两条线索,无论在产权、治理结构或分配上都有不同实现形式与特点,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又可以分为省营、市营、县营。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李培德表示,史料是史学研究的源泉,企业史研究也不例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集了相当数量的民国企业原始档案,这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史学研究的财富。他认为,国有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一大特色,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国有企业,就必须关注它的历史背景与渊源,追求历史的连续性。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燕红忠认为,从研究实践的角度来说,过往企业史的研究多以个案研究为主。透过个案研究,呈现相对长时段的宏观的国有企业制度演进的概况,对于经济学研究大有裨益。

  此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思想史研究室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协办。

  作者:

  编辑:刘迪责任编辑:杨逸淇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