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一部抗日神剧《虎胆巍城》,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的故事。剧情就不赘述,很多APP上都有,只是想吐槽现在的导演或者编剧无知到何种地步,还让不让人好好看电视。
不信你看看:剧中一个国民党少校营长解决问题时居然命令下属通知他的“警卫连”去处理,我当时就目瞪口呆:这个营下面该有多少个连啊!估计还有通讯连、侦察连、步兵连、骑兵连、机枪连、炮兵连、炊事连吧,否则一个营长怎么需要配置警卫连!当看到下属称呼他为营座时,我真想对他的手下说:“排座,你辛苦了,伺候咱们营座真不容易!”导演,你确定不是在拍相声?
难怪很多人对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称为“抗日神剧”,什么手撕鬼子、馒头手雷就不说了,但起码的常识总应该有吧。小编总结了一下,不管是谍战片还是抗日神剧,经常会犯下违背常识和自然规律的错误,让观众无所适从,哭笑不得。
穿越时空的服装
抗日神剧的时代背景是在上世纪一九四五年以前,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剧中的游击队和地下党只要不穿农民装(没有纽扣的那种),男的一定是西装革履、女的必须是时装加身,都是俊美飘逸、个个光鲜照人,完全是现代时装秀。如果去个县城侦察,简直就是到了一线大城市,灯红酒绿不说,那些高档时装让人赏心悦目,我都想问一下在哪买的。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服裁剪的非常合身,个个都是新军装,干净整洁,堪比现代军容。国军那就更不得了,美式军装显得精神抖擞,远远超过现在台军的军服。小城市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西装、旗袍、猎装、套裙等时装充斥其中,感觉人们生活的富足和安逸,让人忘了这是日寇侵华的国难时期。
小编年过半百知天命,四五十年前国人穿衣戴帽的情况历历在目。不要说西装革履,普通人有一套粗布衣服穿就非常不错了。那时的男人基本上都是中山装或者军装款,女款和男装差不多,只不过是花布做的,都是请裁缝做的。裙装非常罕见,即使县城都不多。只有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才会出现剧中的时装,而且不是普遍现象。难道抗日神剧中的人是穿着现代服装超越过去的?
鲜血从衣服上喷射而出
战场上敌我双方只要中枪,鲜血就会从衣服上喷溅而出,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拍戏用的血包道具破裂造成的,是为了展现战场的效果。可是,这违背了自然规律,中枪当然会有出血,但从衣服上面喷溅出来完全不可能。即使单衣都很难,更何况穿着厚厚的棉衣也一样喷射而出,得多高的血压啊,人体的血管不是高压龙头。
再说,子弹打入的地方枪口很小,几乎不会立即出血,怎么可能鲜血喷溅而出。只有子弹穿透身体以后枪口才会爆裂,但不可能连衣服一起炸开。衣服上喷射鲜血也就罢了,头部中枪钢盔上也会血花四溅这更让人匪夷所思了。难道头部的血压更高,鲜血可以顺着钢盔枪眼喷射而出?这是把衣服和钢盔当成肉身的一部分啊。还有一个佐证:身体中枪之后,都是直接在衣服上包扎,不就是衣服“受伤”了吗!
这些拍摄手段可以让影视剧的战争场面更有观赏性,但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没有真实性,也别怪观众吐槽了。
只要没有子弹鬼子也不开枪
抗日神剧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八路军游击队没有子弹,立即上刺刀或挥舞大刀冲向鬼子开始砍杀。奇怪的是,鬼子也像没有子弹似的,坚决不开枪,立即叫喊着加入冷兵器战场。不会同时没有子弹,只是导演为了剧情需要而安排的肉搏战,增加电视剧的观赏性。
还有一些打斗场面,一拳可以打飞一个鬼子。按照人体的极限能力,把一个人打的腾空而起看是好看,但根本不可能。不能把拍武侠片的手段用于拍摄战争片。前者可以玄幻,怎么夸张都可以,而后者是写实不能违背了自然规律。其实观众心里像明镜似的,除了边喷边看也无可奈何,大部分神剧都是这些套路,已经习以为常了。
总结
电视剧也是讲故事,虚构情节是正常现象。但虚构不等于胡编乱造,不能违背常识和自然规律。否则,最终会让观众所不齿。抗战片、谍战片不是搞笑片,也不是说相声,都是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尽量避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一个营长都有警卫连,这不是搞笑是什么?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