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Lisa逛街被路人偶遇了。只见她穿着一条黑色休闲款的工装裤,但最有“节目效果”的是腰上露出的中文,看懂的人都笑不活了。

Lisa这个小老外怕不是偷偷进修中文了吧?事后她还发ins认证这条工装风长裤,露出完整版中文更好笑了,有一种“打工人看懂的都哭了”的效果,谁懂这一刻的救赎感?

其实Lisa这条工装裤就是典型的街头亚文化设计,中英文标语制造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工装裤本身也是街头文化的代表性单品,一直以来都是时髦精们的宠儿。徐明浩之前参加活动的时候,就选择了一件LOUIS VUITTON的工装牛仔裤,很潮的一身。

龚俊录制《地球超新鲜》综艺的时候,也选择了一条工装裤,搭配上身米色的工装风夹克,清爽男大既视感。

白鹿用黑色工装背心搭配卡其色工装裤,很chill。其实白鹿这条工装裤,就完全体现了这几年工装裤流行的趋势。

今年,工装裤和以往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了,大口袋被改良成“随身小抽屉”的尺寸,裤腿也从直筒扩展为“伞形”般的流动线条,甚至被切分和重组。这种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戏剧化改良,继续往轻量化、可拆卸、短裤化推进,形成一条清晰的美学脉络。

奢侈品牌如LOUIS VUITTON与DIOR将工装裤嵌入高级面料与剪裁,设计师品牌如JUUN.J、SACAI、ALYX等则进一步把设计逻辑推进到构造层面。

工装裤并非来自街头,而是来自20世纪30年代末的军营。彼时的军人为了应对携带需求,在制服上创造出立体贴袋的“扩容系统” —— 有的口袋位于大腿外侧以便下蹲取物,有的位于后侧以分担重量,有的通过翻盖和三道车线保证在高频摩擦中不撕裂。工装裤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具备了今天我们称之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

当这种“实用”的设计流入生活场景中,与丹宁、帆布、多斜纹厚棉结合,便立刻成为矿工、修理工、林业工的标准制服。但真正把工装裤推上流行舞台的是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的街头文化与嘻哈音乐:宽大的裤腿为舞台表演提供了视觉张力与舒适空间,口袋被刻意放大以强调“能量与行动”;滑板与极限运动亦偏爱这种耐磨与容纳度兼具的裤型。与此同时,设计师的注意力也被如此实用主义吸引:从HELMUT LANG到JUNYA WATANABE,解构工装裤逐渐成为主流时装的一个方向。即使NORMCORE风格把“舒适”推到日常,但真正把“功能”转化为图像符号,并在秀场完成进化的,仍是工装裤。

2025全年的显著穿搭趋势,就是上装变窄、变短,强调“收”,将视觉重量移到下半身。工装裤的宽直筒、伞型或堆叠裤脚,正好与“上窄下宽”形成“漏斗型”比例,让整个人显得更挺拔。因此,更多时装品牌愿意在T台上“拥抱口袋”,将功能语言转译为高级材质和新风格的展示。

LOUIS VUITTON近来就常将工装裤与品牌的Damier棋盘格或Monogram印花进行结合,用提花呢包裹立体口袋,让硬朗与华丽共存,也更轻量化、更实穿,让本来厚重的工装元素与街头潮流更适配。

全新DIOR男装的思路则是把工装裤“西装化”加“时装化”。Jonathan Anderson让设计与品牌典藏结合,让工装裤沿袭时装的设计,变得更加挺括和有设计感;如此设计也让裤子的重量与肌理调得更“空气感”,强调“态度上的功能主义”。

对JUUN.J这类品牌而言,工装裤是解构的起点。设计师会把裤腿横向切开,插入带拉链或抽褶的拼片,形成“伞降布”般的鼓胀;大口袋不再只在两侧,而是环绕大腿一圈;有的款式甚至加入半裙或围挡,让“裤和裙”共存,既有工装裤的强硬,又有流线的戏剧性。

SACAI延续她的“混血工艺”:把西裤与抽绳拼接在一起,在面料上与尼龙和丝绒并置;JUNYA WATANABE则喜欢把工牌DNA引入高级时装,比如在羊毛大衣下配拼布工装裤、把口袋透明化,做成可视的“携带秩序”。

ALYX与 A-COLD-WALL*的合作工装裤以工业五金和技术织带为记忆点,裤侧出现可拆卸的小包、磁扣、易拉环,强调“速度与可操作性”;RICK OWENS把工装裤拉向哥特与雕塑:超长裤脚堆叠成烟雾状,口袋拉长成垂坠的“卷须”,在黑白灰的肌理里完成一次“阴影的建筑学”。除了这些配载设计师强烈个性的品牌,KENZO、STONE ISLAND、DIESEL和DSQUARED2等时装品牌也在不同维度上做了工装裤的“温度调节”。


工装裤的回潮并非意外。大口袋、抽绳、堆叠裤脚在镜头里具有天然戏剧性 —— 走路会动、风一吹就有层次。而奢侈品也正在经历从“低调显贵”到“技术显贵”的过渡:过去是面料、车缝与比例的隐性细节,如今则是“看得见的功能”,它们与高端工艺合体,形成新的尊贵语言。

现在,季节从温暖转向寒冷,工装裤的重点就从“透气与贴肤”转为“厚度与功能”:女装更偏爱“瘦工装短裤”与“开衩工装裙裤”的结合,以尖头鞋或绑带凉鞋做对冲;男装在运动与正装之间游移,短款西装+工装短裤的“上半场会议、下半场街区”的切换越来越普及。

当我们谈论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夏的工装裤趋势时,其实是在讨论一种“平台化的下装”。它像手机操作系统一样开放:你可以加模块(口袋)、装插件(织带、扣件)、换皮肤(材质)、更新补丁(收放轮廓)。奢侈品牌用它演示工艺极限,设计师用它验证结构想象,消费者用它表达生活秩序感与行动自由。历史从军营出发,时尚在当下街道完成闭环:口袋里装着的不只是物件,也是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对时尚的热爱。
编辑、撰文:William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