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冷知识 > 正文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南京江南路矿学堂的学霸,来自浙江绍兴的周树人,获得了大清帝国留学日本的指标,东渡扶桑。

到达日本之后,没过多久周树人即剃掉了象征大清帝国子民的长辫子,并赋诗一首,以示纪念,这就是那首后来被冠以《自题小像》名字的七言绝句: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周树人的好友许寿裳(此诗就是写在题赠给他的照片背后)对此诗的解读是:“首句说明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

彼时日本是革命党人海外反满反清的中心,其中浙江人又是骨干。作为浙江绍兴人的周树人君,自然也不甘自居人后,到日本之后不久就加入了光复会。

当时,反清的革命党人苦于没有掌握枪杆子,敌强我弱,本着多杀一个满清贼酋就少一个的朴素原则,一时之间大搞革命的恐怖主义,暗杀成风。

鲁迅的绍兴老乡鉴湖女侠秋瑾

有一次,组织上看中了周树人,想要派他回国,像徐锡麟、秋瑾那样,去刺杀清廷的某位大员。

据说,周树人当时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可是,临动身之前,他找到组织,问:“如果我被抓住,被砍头,剩下我的母亲,谁负责赡养她呢?”

组织看周树人瞻前顾后,没有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便收回成命,另择他人了。

不过对于口口声声说过要“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周树人来说,如何在逻辑上自洽,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因此,这件事一直成为周树人的一块心病,将近二十年后,他还在不断地为自己当初的决定作解释。

鲁迅与许广平

周树人多次对许广平说:“革命者叫你去做,你只得遵命,不许问的,我却要问,要估量这事的价值,所以我不能做革命者”,“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甚至坦率承认:“这其实还是革命以前的种种刺激的结果。”

这都是直接的解释。

有一次许广平问周树人对暗杀的看法,他回说:“一,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做,而这类人现在很不多,即或有之,更不该轻易用去:还有,是纵使有一两回类似的事件,实不是以震动国民,他们还很麻木,……第二,我的脾气是如此的,自己没有做的事,就不大赞成。”

这算是间接的辩护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