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冷知识 > 正文

过去几天,绝大多数国人终于迎来了近几年来最有“盼头”的一个十一假期。节前A股市场的狂飙突进带来连锁反应,旅游预算涨了,车市销量涨了,卖房者的心理价位涨了,“失去的三十年”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过去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上涨都令人兴奋。10月4日,欧盟成员国代表投票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交的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至此,悬在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然而,更加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从这个10月开始,中国汽车面前的征税关卡不仅不止欧盟,而且“一道比一道更难过”。保护主义盛行,欧洲还剩多少“自己人”?

在此次投票之前,欧盟事实上已经从7月5日起开始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加征关税,本次投票通过的表决则将在10月31日起正式生效,将临时征税正式转变为长期征税,所征税率与临时征税期间基本一致,相对有小幅度的下调。

因此,关于为什么要征税,征多少税这一点,此次欧盟方面的表决和三个月前没有太大差别。而此次投票新的亮点则在于,不同于欧盟委员会的“自作主张”,正式表决中的每一个成员国都有充分的参与权,用实际行动为自身利益发声。在这份投票表决名单中,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五国投出了“反对加征关税”的选票。

其中,德国与匈牙利是目前中国在欧盟内部最能靠得住的“自己人”,二者也分别代表了中国在欧盟内部获得支持的两种仅有的方向。在欧盟正式投票结果出炉后,包括德国联邦总理舒尔茨、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的政商界要员纷纷发声表示反对,呼吁与中国展开谈判而非贸易战,才是对欧洲汽车工业更好的保护。

对于德国而言,此刻为中国发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就在几天前,德国最大交通协会全德汽车俱乐部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受访德国民众愿意购买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这对于以本土汽车为傲的德国消费者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最大直接受益者正是德国几大车企。然而,大众、奔驰、宝马也纷纷在第一时间“声援”中国,反对征税。除了 “高风亮节”之外,更多的原因在于其与中国密不可分的市场往来。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德系车在华市场份额达到440万辆,同比增长3.1%,不仅是唯一一个还在增长的外资车系,而且与德国本土市场全年284万辆的增长相比,德国车企出口中国汽车的总额远超国内市场全部份额。

中德之间市场规模的差距,也注定了即便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型在德国热卖,其总体销量水平也不会带来逆差,德方依然是“获利方”。另一方面,得益于与中国汽车市场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关系,大众等德国车企也已经在新能源领域与中国车企展开了深入合作,相比其他国家,德国更有机会在与中国的合作中重塑竟争优势,搭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顺风车”。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中德汽车产业在政策与市场上的“交情”,当欧盟单方面将这一联系切断,中方给予回击就成为了必然,而这些伤害则必将多数落在德国头上。

而对匈牙利来说,情况就更加简单。从数据来看,中国在2022年和2023年都是匈牙利的最大投资国,二者经济上的全面合作渊源已久。对于没有本土汽车工业的匈牙利而言,与中国方面更亲密的关系,帮助它此前击败西班牙等老牌西欧国家,成功吸引比亚迪等中方车企在本地投资建厂,对提振本国经济极为关键,因此,匈牙利对中国的支持更显“真心实意”。

反观对加税表示赞成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都有着类似的经历:过去几年来,法系、意系车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目前双方已不存在太多利益往来,因此成为对中国加征进口关税的“排头兵”。美欧俄税率“节节高”,汽车出海进入正篇

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加征关税固然可惜,但从市场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会造成根本意义上的破坏。然而,更令人头疼的是,在美全力制裁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压力下,中国汽车出海还要面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双面夹击”。

事实上,进入2024年以来,针对中国或“无差别攻击”的汽车征税政策此起彼伏,很多都比欧盟的征税政策严苛许多。例如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政治联盟,直接对中国电动车进口加征100%关税。加征过后,美国对中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5%提升至102.5%,加拿大则从6.1%提升至106.1%,几乎彻底堵住中国电动汽车入口。土耳其与欧盟则紧随其后,提出看似“仔细考虑”但实际上却远超合理范围的加征关税政策,且同样是对中国的“特供版本”。此前,两国对华汽车征税政策均为10%,与其他国家持平。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曾对美国2022年起实行的对本国汽车的倾向补贴政策感到不满,并表示考虑采取反制措施,但直到如今也没有出台具体措施。

除了对中国特别加征关税的几个国家之外,令人意外的是,俄罗斯也在不久前宣布将从10月起对进口车辆征收70%-85%的“报废税”,这一行为也被外界看作是变相加征关税。尽管此项政策没有单独针对中国,但考虑到如今俄罗斯市场50%以上的进口车份额被中国品牌占据,这一政策对中国汽车品牌短期内造成的影响或许比欧盟的决议还要大一些。加上俄罗斯原本对进口汽车的15%关税,其综合税率也将最高达到100%。据了解,此政策公布的背景是,俄罗斯希望获取中国在汽车领域的技术转让,迫使中国在技术合作上让步。除以上几个国家之外,巴西、墨西哥也于今年开启了对汽车进口新的征税政策,在原来的基础上均有提升,其中巴西的加征关税还正处于进行时,将在2035年达到35%。且不排除今后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从种种迹象来看,不少国家已经开始不断收缩本国汽车的进口条件,这样的趋势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巅峰,也势必会让正出于出海关键时期的中国汽车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拨开披着“针对”外衣的各种意识形态来看,对中国新能源车单列出的限制条件也正是其发展实力的最佳证明。以日本汽车为例,在丰田、本田进入美国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后者也对其征收了高额关税以阻止其侵占本土汽车份额,但最终市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日本则从1978年起就宣布对海外汽车免除关税,直到今天,在被问到是否要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问题时,日本相关方面的回答仍是“暂时没有看出加征关税的必要性”。

相比已被迫拿起关税壁垒阻隔中国电动车与本国消费者的那些国家来说,这样的回答才是更有难度的挑战。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