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冷知识 > 正文

作者:空气中一滴

对于同样都是机械键盘,为什么有些键盘的按键就是比其他的更耐用,用了好几年都不会出问题,而有的明明都没有进水什么的,却按着按着就失灵了。明明都是同一类型的轴,为什么按键的手感,这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呢!

今天就给大家更深入的去了解每一个按键的内部,更加微观的去了解那个看似微不足道,但实则极为重要,决定了我们键盘寿命的关键小部件-轴体。

轴体或者被称为开关,是机器键盘的核心部件,它们位于每一个按键下方,负责物理触发和电器触发的过程,使计算机可以识别出用户按下的具体键位,一个典型的机器键盘轴体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基座、轴心、弹簧和触点金属片。

广告
可御可甜 有颜有料 惩罚整蛊任你选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

基座Housing也就是轴体的外壳,通常由耐用的塑料制成,它分为上下两部分,基座上盖和基座底座,用于保护轴体内部的元件,并保持整个轴体的稳定。

轴心这个是我们意义后的名称,其实原本的英文是STEM有的也叫slider,那直译的话应该是干体或者滑块,那这两个直译,其实很好的说明了它的功能。连接支撑以及滑动,通常也用耐磨的塑料材料制成,那这也是整个轴体中最显眼的部分。比如我们说不同颜色的轴,其实最开始就是指的这个轴心的不同颜色。

广告
美女秀场 真人直播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

弹簧Spring位于开关帽的下方,通常由不锈钢或者其他合金制成,用于提供反作用力,使得按键在被按下后可以弹回原位。

最后这个触点金属片Metal Contact Lives,通常由铜银或者金制成,是整个轴体中最轻薄的部分,但其实也是整个轴体中最重要的部分。当轴心被按下时,轴心小角会推开金属弹片的动片,将两个触点分离电路短接形成触发。

线性轴和段落轴的区别,就是按下按键时,是否会产生一个突然的阻力变化,从而有明显的触发感,而影响这个触发感的关键。就是这个触点金属片,而这个金属片也是决定我们键盘寿命和手感,最关键的部分。

因此其实当我们谈论机械键盘的轴体工艺时,主要就是在谈论轴体中触点的制造和连接方式,那今天我们就来重点探索一下,这片小小的金属片。

目前,触点金属片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铆接触点工艺和焊接触点工艺。

顾名思义,铆接触点工艺的核心就在于铆接,铆接是一种固定技术,它依赖于物理力将基础触点固定在金属片上,通常是用的机械设备,比如说铆接机将一根铆钉穿过预先打好的孔洞,然后将铆钉的一端压平形成一个铆头,那这样就固定住了轴体触点。

而焊接触点工艺呢,核心就是焊接。那这种工艺,是将触点与金属片的焊接点在高温下融合在一起。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早就已经发现了,其实两种工艺的区别就决定了寿命的不同。铆接是在物理上暴力的将两个部分压制嵌合在一起,那虽然这种连接看上去是非常持久和稳固的,因为好像它不依赖于任何的粘合剂或者焊料,也不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

但其实在微观层面上看,通过暴力铆接的触点上会有破损的部分,而氧化和腐蚀就会从这个破损处开始蔓延,导致整个触点开始氧化或磨损加剧,最后轴体断触失灵,而且由于工艺的一体性的因素难以修复。

而使用焊接触点工艺时,触点显然保持了完整性,并且使用焊接技术的触点。通常是黄金材质在抗氧化和抗磨损性能方面更强,也因此触点金属片的寿命更长,那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键盘按着按着就失灵了。很可能就是因为它的轴体内部使用的是铆结工艺,里面的金属片已经氧化或者破损了,而键盘的延迟问题,其实也和轴体工艺分不开,从电流阻抗上来说,使用焊接技术将触点与弹片融合在一起,是基本没有间隙的。

而用铆接技术连接,触点和弹片之间就会存在间隙,而这个间隙就会导致电流阻抗变小。换句话说焊接触点工艺的导电性更好,因为没有间隙,所以焊接触点的电阻变化微乎其微,经过很小的电流也可以触发,因此轴体的触发会很稳定。

而铆接触点中的间隙,由于电流阻抗的变化,会对轴体触发造成影响,从而就会导致我们在按键时产生延迟。并且在铆接中由于对触点造成了破损,除了易氧化和易磨损之外,表面破损的触点相比正常的触点,还需要更大的结合面积才能触发。

那这就意味着接触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也就影响了键盘的触发速度与灵敏度。因此如果你的键盘用着用着开始延迟了,那么很可能它的轴体内部使用的也是铆接工艺,既然铆接触点工艺有这么多的问题,而焊接触点工艺寿命又长,又不会导致键盘延迟。那铆接触点工艺是不是早就被淘汰了呢?那目前市场上的机械键盘,是否就都是使用的焊接触点工艺呢,答案显然是错误的。

目前在工厂端其实只有樱桃和凯华还在生产焊接触点的轴体,而其他所有的工厂基本上都生产的是铆接触点的轴体,可是为什么呢?明明更耐久更好的工艺,为什么却并不能普及呢。

任何问题,当你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别怀疑就是钱的问题。市面上机械键盘变得越来越平价了,但是焊接触点工艺的造价却很难降下来,而因为工艺比较隐形,很多消费者其实并不会意识到区别。比如说都是青轴,很少会有人去看,究竟是焊接触点的青轴还是铆接触点的青轴,因此大家普遍会选择更便宜的。

那么为什么焊接触点工艺的造价难以降下来呢。首先焊接触点机需要用到的焊接头是有寿命损耗的,达到一定的生产量后就要更换焊接头和治具以保证轴体品质稳定。而焊接头与治具的制造成本都很高,所以显然轴体的总成本还要“公摊”器具的损耗成本,另外我们也说了,目前只有樱桃和凯华,才做焊接触点工艺的轴体。那换句话说,就是焊接触点机器的保有量低,那么维护和研发成本自然也会比行业内普及的铆合触点机更高,那这些都是生产宏观上的原因。

而工艺微观上,也决定了焊接触点工艺的造价降不下来,一个是用料成本的差别,铆合工艺可以用廉价材料替代,比如说银点镀金,并且铆合触点还可以调节镀层厚度来降低成本,而焊接工艺的触点用料本身需要用到的金点厚度,就要比铆合触点的金层要厚,金层越厚就代表着材料成本越贵,并且焊接触点的金触点,因为焊接工艺的特性,无法用低成本的材料替代,那么在用料上成本一下就高出了很多。

另一个是产能方面焊接触点工艺是用电流通过,焊头将金触点溶焊在轴体弹片上的,而铆接是直接暴力压制,那么显然溶接速度就不如铆接的快,所以产能也显然没有铆接轴体高。那想要提高焊接轴的产能,就只能靠增加焊接触点机和对应的生产线,所以扩充产能的成本也会比铆接的高。

因此宏观微观两方面,都决定了焊接触点工艺的键盘造价更贵,那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上目前普及的还是更易损坏的铆接触点键盘。总之小小的一个金属片,背后的工艺却并不简单,一款机械键盘的技术核心,其实就是轴体的设计和制造,当你按下键盘上的一个按键时,敲击声其实是工厂生产线上制造声的和声,你多方比较后下单一款键盘时,其实你并不知道他和你的缘分,究竟有多久拥有一款称心如意好手感的键盘并不容易,而更难的是一直拥有短期的好手感靠运气,而长期的好手感靠了解。

查看文章精彩评论,请前往什么值得买进行阅读互动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